天ぷら 深町
http://tabelog.com/tokyo/A1302/A130202/13004105/
第一次體驗天婦羅專門店是10年在九州的佐世保,佐世保站出來往左轉順著大馬路走約5分鐘可以看到「四町商店街」,那年在商店街裡轉呀轉不知道吃甚麼,剛好看到轉角有間天婦羅專門店在二樓,打上燈光的純白色建築在黃昏夜色中特別吸引人,「那かむら」一個人約一千日幣的套餐也讓我們大滿足。
tabelog:
http://tabelog.com/nagasaki/A4202/A420201/42005669/
官網:
http://www.sho-ya.co.jp/group/nakamura/index.html
在九州是間不小的連鎖餐飲店。
11年夏天的京都,那次在另一個選擇:輪胎人一顆星、京都旅館御三家俵屋經營的「点邑」之間,因為tabelog上分數的高低,選擇了沒有輪胎人加持的八坂圓堂,經驗無比美好,但也因此不知道擁有輪胎人頭銜會不會是另一個層次的體驗。這次來東京,就挑選算是入門級(一顆星?),但也是赫赫有名的「天ぷら 深町」來試試。
從表參道搭乘銀座線的地下鐵來到離東京站很近的「京橋」站下車,由4或6號出口出來旁邊的巷子內就可以看到。
拉開大門,午餐時間滿座的狀態,歐巴桑女將笑嘻嘻地迎上前來,報上定位的名字,將外套、包包交給歐巴桑,座位就在入口處旁,坐定位、喘口氣。
台前已備好餐盤,蘿蔔泥、醬汁、檸檬、鹽巴,次序圍繞在圓盤上端。
先來看看菜單,雖然網路上都已經看過這竹片手寫的菜單,但是親眼看到這「可愛」的字體,心裡還是有:「果然是這樣沒錯』這樣的感覺。
兩個人都點了NO.1套餐,另外再加點了兩份「うにの紫蘇卷」,這時才有空來看看吧台內師傅在忙甚麼:
如同去壽司店坐板前一樣,每個人的桌面最前方會擺上陶盤或竹葉或大理石等的「舞台」,現捏的壽司像是登上舞台一般擺放在客人眼前,天ぷら專門店的板前也會有這樣的「舞台」,展現香酥、可口的現炸食材,有些店會採用盤子鋪上吸油紙巾,「深町」則是使用格柵不鏽鋼濾網架,雖然質感上好像不如精緻的陶盤配上紙巾,但更喜歡這種直接不矯作的方式!
香酥蝦頭
師傅上菜,海老
趕緊不上一瓶啤酒
銀杏
KISS 魚
イカ(花枝、墨魚)
筍子
香菇
吃到一半,吧台裡突然有了大動作,老板要換油了!傳說中一餐要換好幾次油果然是真的,看起來應該是把高溫油鍋倒掉,加入新的「竹本太白胡麻油」,加熱成低溫油鍋,原本的低溫油鍋移過去作高溫油鍋。
回家後查了一下「竹本油脂株式會社」,是創業於享保10年(1725),有近300年歷史的老品牌,「太白胡麻油」是未經烘焙過,直接高壓搾取的胡麻油,相較於有輕度烘焙過的「太香胡麻油」,太白呈現金黃色的色澤,太香則是琥珀色。這樣味自慢的天ぷら專門店,炸油的品質肯定是有決定性影響力的!
換油過後,繼續出菜!
蘆筍(アスパラ),冒汗的斷面秀
加點的「うにの紫蘇卷」,天ぷら的定番單品,實在太好吃!
last one,迷你穴子蓋飯
完食!
客人也差不多都散去了,熱鬧的小店面稍稍恢復寧靜,我們也可以繼續東京街頭趴趴走。。。。。。
後記:
用餐的經驗是美好的、滿足的,但是味蕾上的感覺卻沒有上次京都「八坂圓堂」那般驚喜,美食的經驗不夠豐富,味覺也不夠敏銳,所以不敢說熟優熟劣,或許初體驗的驚喜度是比較高的?又或是空間、氣氛會影響味蕾的感受?難道真的是京都八坂圓堂比較好吃?調出兩年前的照片,細細比較從魚介到野菜的食材配置,似乎圓堂的豐富度有高一些,像是玉米、花生、豆莢包豆泥,都讓人一口咬下驚呼連連!嗯,只能說,八坂圓堂的用餐經驗在心底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記。。。。。。
往事回顧:
2011夏 京都 天ぷら八坂圓堂
- May 06 Mon 2013 10:51
2012 冬 東京 天ぷら 深町 輪胎人一顆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