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了nikon這麼多年,
沒特別研究或搜集器材,
所以總是對鏡頭的各種型號一知半解,
除了一般所謂的D鏡、G鏡、P鏡大略瞭解外,
擁有最久的兩支nikkor鏡頭,
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AI or AIS?
終於,
今天在手札看過亦龍大多年前的說明而徹底瞭解了......
AI-type (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 )
所謂的AI型鏡頭,
根據上面的英文可以知道,
可稱為自動最大光圈鏡頭,
也就是鏡頭接環上配有一撥桿連結到鏡頭的光圈,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
當鏡頭與相機接合時,
此撥桿會被相機接環接觸並扳動,
使光圈開至最大,
以利測光和取景,
但因為光圈處於固定最大的狀態,
相機又是如何知道設定的光圈大小呢?
nikon在鏡頭上的最末端(非接環金屬處),
設計了「測光耦合脊」(meter coupling ridge),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
可與機身接環上的「測光連動桿」(meter coupling lever)接合,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
當你轉動光圈環時,
meter coupling ridge會跟著轉動,
同時meter coupling lever也會跟著連動,
這樣相機就會知道光圈大小是多少了,
所以現階段的nikon相機都可稱為AI鏡。
AI-S(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-Shutter Priority)
80年代起nikon開始研發AIS鏡頭,
以配合一系列能做光圈先決或程式(P)曝光的相機,
當時設計的程式曝光概念是:
若鏡頭焦距為135mm以上時,
當快門速度低於1/125秒時,程式傾向採用大光圈,
若鏡頭焦距為135mm以下時,
且快門高於1/8秒以上時,程式傾向採用小光圈,
為使機身知道該鏡頭的焦距,
nikon在鏡頭的金屬接環處挖了一個凹槽,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
在鏡頭連接相機時會接觸到機身接環上的凸桿,
這樣相機就知道鏡頭的焦距了。
所以AI鏡有的特徵AIS鏡也有,
也就是兩者都有「測光耦合脊」,
所以就要從鏡頭接環上是否有凹槽來判斷,
除此之外,還有更快速的判斷法嗎?
當然有,
就是從鏡頭外觀上光圈值的塗色來判斷:
AI鏡:
最小光圈塗色為藍色。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
AIS鏡:
最小光圈塗色為橘色。
(可點選相片連結flickr)